近年來,儀隴縣堅持強基固本,不斷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充分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以黨建為引領,以黨建促發展,為扎實推進鄉村振興、繪就村美民富人和的精彩畫卷提供堅強組織保證。黨員干部一心為民,在促進產業發展、壯大集體經濟、致力于群眾增收致富等方面,敢于先行先試,打破藩籬,蹚出了一條鄉村振興發展的新路子。
A育產業集體經濟不斷壯大
“晴天不沾灰,雨天不沾泥,干啥事兒都方便。”從家門口出發,一條長約220米的便民路直通村道,年過花甲的李根玉走在上面,心里很踏實。依托項目資金和集體經濟收入,福臨鄉建華村今年新修了5公里便民路,惠及全村360戶。
村集體收入的增加,給建華村百姓帶來了更多獲得感。
“前些年群眾文化生活匱乏,主要還是缺少了文化活動陣地。”建華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徐偉說,利用集體經濟收入,今年該村新建了舞臺,安裝了路燈。音樂一響,村民便跳起壩壩舞。
村集體經濟收入從哪里來,又用在何處?建華村黨員干部帶領群眾共同創收致富成為壯大村集體經濟的生動實踐。
“過去,僅靠出租山平塘增加集體經濟收入,錢少辦不了大事。再后來,依靠脫貧攻堅政策和企業人士捐款,基礎設施有了很大改善。但等靠要的思想要不得,自力更生才是長久之計。”徐偉說。
福臨鄉黨委副書記李成雄認為,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徑,能夠進一步提高村集體為民服務能力,凝聚民心,融洽干群關系,帶動群眾增收致富。
建華村山大溝深、三面環山。該村因地制宜確立了“山上生態戴帽子,山腰果樹掙票子,河壩土地保肚子”的產業發展思路。
通過召開村民大會、黨員代表大會、返鄉農民工座談會,從政策扶持、前景分析等方面動員村民流轉土地、返鄉創業,該村先后有5名黨員和5名返鄉農民工帶頭投資,并陸續建成水產養殖、蔬菜種植、柑橘種植等10個家庭農場,采取“支部+合作社+農戶+村集體+電商”的經營模式,2020年村集體經濟收入突破12萬元。
建華村迎來了蝶變,徐偉信心滿滿,謀劃著未來發展的藍圖:“下一步,將建車厘子產業園,打造千畝油菜花海,發展稻魚(蝦)共生項目和鄉村旅游,讓建華村成為黨建引領產業發展的標桿。”
B建工廠村民家門口鼓腰包
削皮、打膠、縫線、穿鞋帶……走進賽金鎮芝蘭壩村芝蘭鑫海鞋業有限公司生產車間,縫紉機嗡嗡作響,兩條生產線一派繁忙。
“每月領到2200元工資,家里還養了生豬、家禽。”51歲的徐菊花是該公司的配料工人,車間離家不到500米。談起現在的生活,她面露喜色。
“去年12月投產,近30名村民在廠里務工。”芝蘭壩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周海介紹,之前,村里土地全部流轉,村民的主要經濟來源靠外出務工,閑在家里的勞動力想掙錢卻找不到門路。
近年來,黨員干部帶領群眾苦干實干、創優爭先,芝蘭壩村先后榮獲“最美鄉村”“省級四好村”“鄉村振興示范村”等榮譽,一系列獎勵金、項目資金也隨之而來。如何才能真正發揮出資金的效益,形成長效機制?周海尋思著:“建農家樂,耕地保護紅線不能越;建塑料加工廠,環保這一關難過;建柑橘凍庫,資金又短缺。”一一否定后,周海與鎮村干部赴成都、南充考察。
“村子交通便利,勞動力充足。”經過反復考量,村兩委最終決定建一個來料加工廠。周海跑成都、廣東尋求合作廠家。2020年10月,以周海為法人的集體經濟組織———芝蘭鑫海鞋業成立了。
建廠時資金短缺,村干部帶頭借資36萬元,廠房建設得以順利完成。技術、管理人員缺乏,公司一方面邀請合作廠家的技術人員過來培訓。一方面安排村干部兼任公司的采購、財務、管理等職務,但不領公司一分錢的工資。
“運行幾個月后,公司盈利逐漸增加。下一步,將擴大規模,讓集體經濟收入更多。”周海表示,預計一年后,集體經濟收入可達30萬元左右。
C引“歸雁”人才興村強保障
到金城鎮談自來水安裝事宜,走家串戶宣傳動員疫苗接種,現場督促村民回收秸稈、清理畜禽糞污……連日來,日興鎮白塔九灣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聶九洲忙得不可開交。
9月底全村將吃上自來水,目前疫苗接種應接盡接……一項項工作落實了,聶九洲眉頭舒展開了:“老百姓的事拖不得、松不得,干部多吃一點苦,群眾就多一份甜。”
聶九洲今年31歲,是儀隴縣最年輕的村黨支部書記。大學畢業后,他一直在外面承包建筑工程,收入豐厚。2016年,因爺爺臥病在床,他回家扛起了照顧家庭的重擔。
在白塔九灣村老支書王成云眼里,聶九洲人品好、做事踏實。當時,村干部的平均年齡達到58歲,他希望村干部隊伍中充實年輕人。
王成云多次找聶九洲談心談話。一句“平凡的崗位上也能展現不一樣的人生價值”深深地觸動了聶九洲。2016年,聶九洲被推選為村委會副主任,并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展現了智慧與才干。2019年5月,他擔任村黨支部書記。
“把人才引進來,留下來,為鄉村振興不斷注入新的力量。”儀隴縣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說,要引進優秀返鄉農民工,為他們提供發揮的空間、發展的舞臺。
2018年,王成云和聶九洲前往浙江,動員在外鄉友謝延令返鄉創業。
“這幾年家鄉基礎條件好了,政策扶持力度大,回家鄉投資辦廠有前景,也能為家鄉人民謀福利。”王成云的誠心打動了謝延令。
2019年,謝延令回鄉創辦了四川逸渝科技有限公司,建成生產車間15個,帶動就業1000余人。
目前,白塔九灣村回引優秀農民企業家,創建了天石寨公園景區、逸渝科技鄉村工廠和鑫龍肉鴿養殖基地。通過頂崗實習、跟班培養等方式,優秀農民工成為了優秀共產黨員,優秀共產黨員成為了村級骨干。
下一步,逸渝科技鄉村工廠將打造縣級返鄉農民工培訓基地,免費提供紡織、文旅、特色養殖等專業的技術培訓,培育鄉村振興“土專家”“田秀才”。(南充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