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坊談新變化 身邊喜事一件件
2017-10-16 11:29:26 來源:
嘉陵江在線

彈指一揮間,又一個五年匆匆而過。時間一刻不停流淌,亙古如斯,背后隱藏的卻是,數不盡的萬千變化,說不盡的夢想盛開。
圍繞身邊人、身邊事,過去五年來,有著怎樣的歷史變遷,生活記憶?收獲了哪些喜悅,實現了什么夢想?日前,記者走進順慶區舞鳳街道清泉壩社區, 聽那里的老街坊講述身邊人、身邊事,看身邊變化。
喬遷新居 居民生活更舒適
2017年5月,在那個陽光明媚、花香四溢的季節, 清泉壩社區的600多戶居民迎來了回遷安置房交付的美好時光。選房那天,1000多名居民壓抑不住內心的激動和喜悅之情, 懷著無限的興奮和期待,一大早便紛紛聚集在位于順慶城區五里新城的活動現場, 等待著這場盛宴拉開序幕。
“那場面,實在是太熱鬧了。”清泉壩社區居民陳興軍回憶起當天選房的場景,喜悅之情溢于言表。他告訴記者,當天艷陽高照,活動現場人潮涌動、人聲鼎沸。一眼望去,到處都是一張張歡欣喜慶的笑臉、一雙雙熱情期盼的眼神……
清泉壩社區黨委書記曾代明告訴記者,轄區658戶居民一共分到了1210套住房。截至目前,社區已經有300多戶居民搬進新房。其他戶主正在陸陸續續裝修。
曾代明介紹,從前,清泉壩社區稱之為清泉壩村,屬于典型的城中村。村民們大都住在江邊的陡坡崖邊, 房屋低矮破舊,密集不堪,四周盡見田野和淺灘。鄰里之間,幾乎沒有成型的道路,到處坑坑洼洼,塵土飛揚。村民家中沒有通上天然氣,不得不使用蜂窩煤、液化氣取暖或做飯,與“綠色生活”相去甚遠。特別是蜂窩煤燃燒后散發的氣味,又臭又嗆,致使許多居民窗戶都不敢開。不僅如此,使用蜂窩煤還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
回遷房建設期間,四處租房的日子,同樣令人刻骨銘心。曾代明回憶說,有些人家一年換幾次住處,那是常事,好似打“游擊戰”,令老人、小孩不停折騰。每逢社區開會,工作人員還得東奔西跑,到處找人,十分不便。“今后, 大伙再也不用到處租房過日子, 我們的管理工作也就更好開展了。”曾代明笑著說。
如今,嶄新的樓房,寬敞的道路、配套齊全的健身設施……清泉壩社區的居民生活也更加舒適、鄰里和睦、治安穩定、服務貼心。
老有所養 政府購買社保醫保
秋高氣爽,59歲的袁正貴在閑暇之余,總喜歡端著茶杯,在社區附近四處轉悠,見熟悉的人便愛拉拉家常,用他的話說即是,“溝通溝通, 鄰里之間相處才會變得越來越輕松。”
“再過一年, 我也可以領取養老金了。我老伴也有養老金,咱們老兩口可以安享晚年咯。”10月13日, 袁正貴和鄰里聊起這事,言語之間別提有多高興了。
據了解, 袁正貴家這次回遷安置,分到了一套房,還領到了一部分拆遷補償款。不過,令他最開心的是,自2011年土地統征后,政府就為拆遷戶購買了15年的社保和醫保, 并發放了每月220元的最低生活保障補助。由于老伴已年滿50周歲,開始領取養老金,他自己也只需再等一年,屆時年滿60周歲,也可像退休人員一樣,每月按時領取養老金。
這些變化, 讓袁正貴感到有些不可思議。“都是農民出身, 又從未在單位工作過, 做夢也沒想到, 現在還能享受‘退休待遇’!”
袁正貴告訴記者, 清泉壩社區的居民早年間絕大多數是靠種莊稼為生, 生活并不富裕。老年人養老多半是指望兒女,而孩子們在外面務工也很辛苦, 弄得一家人壓力都很大。但現在,政府為大家購買了社保醫保,看病可以報銷,到了年紀還可以領取養老金, 讓老年人真正實現了老有所養的心愿。
老有所樂
晚年生活健康多彩
曾代明說, 這幾年清泉壩社區發生的一系列變化, 徹底改變了不少老年朋友的觀念以及生活方式。過去,老人們大都圍著田間地頭和兒女轉,現在,隨著撤村改居,老年業余活動的主戰場已經轉移到了社區活動中心和老年活動隊。
10月11日一早,在清泉壩社區的一片公共區域,就有不少老年人聚集在一起,紛紛在新配備的各類健身器材上大展絕活。 居民王淑芹高興地告訴記者,現在的生活方式已經和從前種莊稼時完全不一樣了。 大家的業余文娛生活可豐富了, 早上和晚上都可以在社區廣場娛樂健身。另外,由于社區居住的大都是熟人,大家經常串門,拉拉家常。
曾代明告訴記者,為給群眾創造良好的文化娛樂健身條件,清泉壩社區專門購置了一批健身器材。還配備了話筒、音響、表演服裝等設備,方便老年活動隊開展活動。
社區居民彭貴華現在是老年活動隊的領隊, 每周她都會定期召集大家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文藝活動。自老年活動隊成立以來,深受大家的歡迎,目前已吸納60多名老年朋友參與。隊員們在這里不僅可以自娛自樂,強身健體,遇到社區有重大宣傳活動,他們還會隨隊到各地進行表演, 使得他們晚年的精神文化生活得到了極大的豐富, 日子過得充實而自在。(南充晚報)